跳到主要內容區

【媒體報導】AI打造有人情味的「未來口罩」 找回人與人互動溫度 (包盛盈助理教授接受中央社訪問)

新聞連結:中央通訊社 110年10月3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it/202110030132.aspx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3日電)疫情讓口罩成為日常配備,但因無法完全看到對方表情,難免產生距離感。清大助理教授包盛盈設計出「具有人情味的未來口罩」,用人工智慧技術判讀表情,希望找回人與人間互動的溫度。

清華大學跨院國際博士班學位學程專任助理教授包盛盈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疫情爆發以來,口罩成為基礎防疫配備,台灣過去因為感冒就會有習慣要病人戴上口罩,對戴口罩的接受度相對高,但在國際間戴口罩仍然是冷漠與疏遠的象徵。

包盛盈指出,學術研究發現,人們的溝通,尤其是人類的表情,多半仰賴臉部口、鼻區域來傳達,但是戴上口罩後,遮住大半的臉龐,無形中造成許多困擾。

疫情期間為了保障生命安全,各國政府陸續祭出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措施,包盛盈思考,能不能在配戴口罩保護健康同時,也能找回一些人情味。其中的關鍵突破在於用人工智慧技判讀表情,透過偵測情緒,分類指標後,達到可以即時顯示表情的功能,這項設計更在今年獲得未來科技獎。

這款「未來口罩」可以根據開心、興奮、悲傷、生氣、平靜等表情進行人工智慧判讀,後續除了研發更多種表情判讀技術外,也能應用在多種場景,例如廠房、醫院、服務業需要長時間配戴口罩的場域,同時進一步發展人工智慧在偵測情緒上的研究。

不過,這項技術其實是包盛盈在閒暇時無心插柳的成果。原來,包盛盈雖是醫學工程背景,但於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取得媒體藝術與科學博士,骨子裡是個藝術家的她,擅長把科技與藝術跨域整合,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台大機械系學生梁舜勛在大學期間便慕名而來,希望能跟包盛盈請教,兩人共同討論,想不到這款「未來口罩」就此誕生。

這款能解讀人類情緒的「未來口罩」,因屬於前瞻應用,目前仍在技術有初步結果階段,尚未發展到商業應用。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包盛盈過去創作打造的一連串系列作品,與「未來口罩」有著密切關係。例如,「魔術陽光」(LightByte)這項作品,獲得多方關注,2014年更曾獲得有設計界奧斯卡的德國iF設計大獎。包盛盈指出,她當時運用陽光、手工製作木片融入創作,以及自行開發的即時傳感演算技術,就是希望透過冰冷科技傳達溫暖,透過裝置重新賦權(empower)每個人擁有「魔術一般操控陽光」的能力。LightByte 讓陽光成為顏料,可以在牆壁、地板寫下訊息,人們透過這個結合著高科技的藝術作品,竟能收到彼此來自陽光的問候,可能是一個笑臉或是一句訊息,帶來豐富人情味。

包盛盈指出,口罩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口罩在疫情中往往帶來更多的是冷漠、恐懼和疏離,但希望藉由科技上的創新,透過跨域藝術的交融手法來呈現、喚醒內心共同的的渴望,找回人與人之間互動的美好。(編輯:林淑媛)1101003

瀏覽數: